百年胶关:触摸中国经济跃动脉搏

2020-06-02 00:07:49 59

        望着目不暇接标商品以集装箱的方式进进出出,老人思绪又回到1949年。

胶海关原址。(青岛海关供图/图)

        五年,只不过是百年海关中的九牛一毛,但从青岛海关进出口商品数据变迁,则能够触摸到中国经济跃动的最新脉搏。

        “解放军进城了。”那年端午节刚过,在胶海关工作一年多的张侃,清晨时就被屋外的脚步声吵醒。

        1949年6月2日的那一幕,时常萦绕在94岁的张侃老人心头。如今,张侃已从丹东路搬到团岛。他住的房子,照旧是上世纪建造的海关家属院,石上青苔,墙壁斑斑。

他是一位历史的见证者。

        在张侃老人的眼中,一切好像昨天却又恍如隔世:不只外贸构造发作天翻地覆的变迁,连通关程序和监管工具都变得陌生。历史的加速度继续以五年为周期运转着。

与时代一起跃动的商品

水袋气囊

        就在解放军进驻后的第二天,25岁的张侃像往常一样,穿过马路,进入那栋深灰色的办公大楼,在大楼东侧的平台上,他见到了军代表及其助理。

         如今,德国殖民者在青岛修建的海关大楼已成为供市民参观的博物馆,但昔日积贫积弱的中国却迎来黄金时代,开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一穷二白”,进口物资以钢材、橡胶等工业物资和化肥等农用物资为主,出口物资则以粮食等初级农产品为主——只管当时国内粮食紧缺。1982年,赵宏坤从大学毕业后就进入青岛海关工作,对海关历史颇为熟稔。

        随着变革开放的深刻,进出口商品逐渐丰硕起来。如今,进出口的商品构造与1949年时期正好相反,粮食和原材料大量进口,工业制废品开端大规模走出国门。

        这五年,只不过是百年海关中的九牛一毛,但从青岛海关进出口商品数据变迁,则能够触摸到中国经济跃动的脉搏。

       “2012年的时候,主要出口的工业物资是纺织品、印刷品、皮革等,它们都属于低档次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一名海关关员察看到,从2015年开端,冰箱、空调、电视机、洗衣机和汽车等高附加值和高科技产品,逐渐占据出口商品的半壁江山。

重庆君正新型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为您提供管道封堵气囊气囊内模芯模气囊式千斤顶储存气体气囊船用下水气囊支架式水池背负式水袋森林消防水池软体储运水袋软体储运油囊试压吊重水袋集装箱液袋,沙石转运储存袋 ,金属转运储存袋,粉尘转运储存袋,复合材料系列,橡胶复合材料,PVC复合材料,TPU复合材料,EVA复合材料,PE膜复合材料等产品

        背地的推动力正是中国经济构造的调整与转型晋级。在张侃老人看来,连“洋火”(火柴)都要依赖进口的时代一去不返。

让“十关如一关”

        人如潮涌,物畅其流,货如轮转。

        今日的通关效率,足以让张侃老人诧异。青岛海关提供的数据标明,2016年的每个工作日,青岛海关均匀验放67亿人民币的进出口货物,验放2万余人次的进出境旅客。畅快的通关让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变得更轻松。

        “这5年,感觉来海关办业务总有新变迁。”矫鹏涛是海程邦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的一名资深报关业务员,海关的每一项变革都与其息息相关。

        “80年代,海关从守门员走到了前锋地位。”赵宏坤说。

        变革开放之初,很多企业管理层并不理解开放政策,对外贸易开展迟缓。赵宏坤时常陪同海关指导走访基层消费一线,向政府官员、中央企业解说关税优惠政策,算“经济账”,激励开展海外贸易。

        海关,作为“国门钥匙”与对外交往的窗口,向来都引领变革开放的先河。

        张侃回顾说,正因为“三到七天”的速度无法满足新中国建立开展的须要,青岛海关率先推动变革:实行先查验放行再征税的办法,大大缩短货物进出港工夫。

        海关始终是变革的排头兵。2005年10月,海关总署试点推行区域通关变革,规范和简化转关监管,实行跨关区“属地申报、口岸验放”。

        2012年起,海关全系统又开端推行“无纸化变革”,这不只省去打印申报材料的人力、物力,还扭转企业向海关申报的形式,大幅缩短通关工夫。

        “如今,在公司点击一下鼠标,OK,申报完成。”坐在单位的办公椅前,矫鹏涛深感“无纸化变革”之益:申报数据均经过计算机自动审核,正常货物通关也就几秒钟的事,须要查验的单子也是“双随机”选定。

        “海关的信息化系统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海关科技现代化的开展和海关全面深入变革的历程。”青岛海关关员张勇曾参加过信息系统设计。

        正值全球贸易爱护主义抬头,中国及时发出“一带一路”合作建议。2015年3月30日,海关总署决定由青岛海关牵头,启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变革。

        时任青岛海关关长臧玉健介绍,通关一体化就是要使“十关如一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统一。无论是统一的通关中心,还是统一的申报、审单、作业平台,都意味着要打破地区限制和关区界线,造成“多地通关,好像一关”的通关格局。

         走进青岛海关黄岛报关大厅中,只要几名关员正在计算机前繁忙,柜台前再也不见熙熙攘攘的企业报关业务员,“如今大多数业务都能够网上办理。”

“守门员、前锋、效劳员”

         早在1984年就已退休的张侃老人,自然没有体验到网上办公的便捷,他的毕生简直奔波于办公室、货场与码头之间,只管略比足球场大些。

        他明晰记得,刚接触外贸进出口业务时,须要打印报关单、海运舱单、合同……到哪都得抱着一大摞,以至报关业务员们自我调侃,“单位最累的不是业务员,是打印机。”

        在张侃老人风华正茂的上世纪50年代,通关程序更为迟缓,“(当时)海关通常做法是报关、估价、查验、审核、放行,一套程序下来,要三到七天。”

        直到1992年11月,青岛保税区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当时被称为是“中国大陆对外开放最大、运作最灵敏、政策最优惠”的境内关外。在保税区内,运入的货物享有“免证、免税、保税”的政策。

        “那场大雨是保税区海关事业风调雨顺的大凶兆。”曾在保税区海关筹备处工作半年多的姚玲玲回顾,1997年7月18日,保税区海关正式成立仪式刚完毕,人员散尽,一场从天而降的大雨倾盆而下。

        这时,关区内的政府和企业已尝到对外贸易的甜头,再也不必海关关员“走街串户,语重心长”。于是,海关角色再次易位。

        “它必需得回到守门员的地位。”赵宏坤说。20世纪90年代,汽车、香烟和电器等走私颇为猖獗。1999年,青岛海关决定成立缉私局。

         形势倒逼着缉私局必需立即步入正轨。那一年,领有法学教育背景的赵宏坤从海关政策钻研室调到缉私局工作。

        “从灰色、金色到红色,在延续传统榷关色调的同时,海关又在变革浪潮中坚守国门,并将世界性特征引入中国,以适应不同的时代。”刘逸忱说,海关的职能一直停止调整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鼎力推行“简政放权、放管联合、优化效劳”变革。青岛海关积极落实“放管服”的要求,为创新创业营造“审批少、效率高、效劳优”的良好环境之外,还做好“效劳员”:充分利用大数据停止风险剖析,并积极为企业停止知识产权爱护等。

        “新中国开展经济肯定还须要这些人,所以心态颠簸地迎接解放。”张侃回顾说,共产党实行的海关职员原职、原薪、原封不动的“三原”政策更能让他们心安。随后,胶海关也被正式更名为青岛海关。

水袋气囊

德国殖民者在青岛修建的海关大楼已成为博物馆,昔日积贫积弱的中国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图为对外开放的青岛海关博物馆。(视觉中国/图)



本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
02360776666 18696608888

工作时间: 周一9:00~周五18:00

在线留言
电话咨询
产品展示
联系方式
QQ客服